时间内根本恢复不过来,百姓子民连温饱都成了难题,更别提读书习字了。
“更可恨的是那些钻营之徒!”老朱猛地拍案,“荐举制刚废,就有官员联名保举自家子侄,说什么‘世族子弟知礼义’!”
话说到这儿,老朱就气得抓起一卷弹劾奏折甩在地上,“若任由这些蛀虫把持科举,咱苦心搭建的选贤之路,迟早要变回世家大族的私道!”
朱高炽闻言顿时就被气笑了。
这是演都不演了啊!
明明老朱都废除了荐举制度,这些官员还敢直接举荐,脸都不要了吗?
“那直接废了他们就是,明令禁止官员亲属参考?”
朱高炽轻笑着开口,出了一个馊主意。
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一时间都有些茫然。
“说什么屁话呢?”老朱瞪了了小胖墩一眼,“一刀切的法子看似省事,却寒了天下读书人心。”
“当年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秦国虽强却失了人心,此等教训不可不察!”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是商鞅变法中的重要举措,该政策明确规定,即便出身王室宗族,若没有立下军功,也不能被列入宗室属籍,无法享有宗室特权,打破了以往仅凭血缘出身就能获得世袭特权的旧制。
正因为如此,那些大秦宗室才会对商鞅恨之入骨,也给商鞅最后被车裂埋下了祸根。
朱高炽讪笑着摇了摇头,道:“开玩笑呢,别当真。”
“其实这南北取士之困,需以‘补’字破局——在北方广设官学,选派江南名师轮流讲学,朝廷再拨专款购置典籍。如此十年二十年,文风自兴。”
这一点,朝廷一直都在努力,在地方设立官学,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形成一套健全的教育体系,可惜时间太短。
“至于官员干涉科举,可效仿糊名法,设立‘锁院制度’。自考官人选确定之日起,便锁于贡院内,断绝与外界往来,直至放榜。”
这其实就跟后世高考出题一样,出题老师可不能放出去,关到高考结束再说。
老朱听到这话,顿时就来了兴趣。
“这法子不错,就好比将考官关进‘铁笼子’,任谁也无法暗通款曲。”
至于考官愿不愿意,那就不是老朱担心的事情了。
“可这养士之道……”李文忠捻着花白胡须,“陛下推行教化十余年,如今朝堂之上,能堪大用的新锐却寥寥无几。”
他想起乡试高中者的答卷,满纸皆是四平八稳的程朱理学论调,再无开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