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原理,比大明现有的钟漏精准十倍不止。
"爹,您说佛郎机人是怎么想出这么精巧的结构的?"小树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求知欲,"李兄说他爹那里还有佛郎机人写的算学书,里面的数字写法跟我们完全不同,但计算起来特别方便!"
林乔心中一动。他之前只关注开海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了西方可能拥有的技术优势。如果这些先进技术能为我所用...
"小树,你想学这些番邦学问吗?"他轻声问。
"想!"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知道他们还有什么我们不会的东西!"
这个回答让林乔陷入沉思。或许,开海的意义远不止于贸易,更在于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第二天,林乔特意拜访了李主事。这位工部官员因职务关系,接触过不少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家中收藏了一些西洋器物和书籍。
"林大人对番邦学问感兴趣?"李主事有些意外,但很快热情地展示他的收藏,"这是佛郎机人的《几何原本》,这是红毛番的航海图,这是他们的自鸣钟设计图..."
林乔如获至宝。这些资料展现了一个他完全陌生的知识体系——从地球是圆的的理论,到精确的数学计算,再到精巧的机械设计,无不令人叹服。
"李大人,我有个想法。"林乔突然说,"何不设立一个翻译馆,专门翻译这些番邦典籍?"
李主事眼前一亮:"妙啊!下官认识几个懂番语的传教士,可以请他们协助。"
两人越谈越投机,当即草拟了设立翻译馆的奏折。林乔还特意提出,翻译馆不仅要译书,还要培养通晓外语和科技的人才,为朝廷储备新式力量。
就在开海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时,一个紧急军报打破了平静——西北鞑靼大举入侵,连破三镇,边关告急!兵部奏请立即调拨百万军饷,否则难以御敌。
军情如火,皇帝急召重臣商议。国库虽经林乔整顿有所好转,但一下子拿出百万两仍是捉襟见肘。
"陛下,臣有一策。"户部尚书赵文华出列奏道,"可暂时加征田赋,以解燃眉之急。"
"不可!"林乔立即反对,"去岁直隶试行'一条鞭法',农民负担刚有减轻,若再加赋,恐生民变。"
"那林侍郎有何高见?"赵尚书不悦地问,"莫非让边关将士饿着肚子打仗?"
朝堂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等着林乔的回答。这确实是个两难困境——不加赋,军费无着;加赋,则可能引发民变,使改革成果毁于一旦。
林乔深吸一口气,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