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就多耗一天米粮,光是军饷,就不计其数,属下不敢耽搁,刚刚整理出个眉目,节帅快请看看,还有什么不妥之处。”
陈绍翻了翻,没有认真去看,这些事他相信张英会做的比自己更好。
这几天他也没闲着,谋画方略、分析军情、巡察军营、将佐任命、军队整编,诸如此类的事务已是极为繁重。
大将统兵在外,真是劳心劳力,非得是那种天生的帅才,一般人真干不了这个。
陈绍也有点理解童贯了,他快七十了,犯糊涂很正常。能操心这种统帅大事,并且处理的井井有条,那才是不正常的。
可是他七十了,还赖在那个位置上,就是他的不对了。
童宣帅前半辈子虽然贪点,总的来说对得起大宋,对得起赵佶对他的信任。
但是这次晚节不保,也是没的洗。
陈绍对每个人的看法,也是随着自己的阅历而改变的,刚开始他根本瞧不起童贯,自己统兵之后,才发现这太监带兵二十年,虽然不是出类拔萃,但也绝非庸才。
自己当初看不起他,纯属是无知者无畏。
如今童贯老迈昏庸,胆小怯战,欺上瞒下,则是真的该死。
“这几日你也辛苦了,一个人分成了几份用,也真是难为了你。”
张英听完,心里热乎乎的,心道跟着节帅,累死也值了。
原本以为这辈子就教书了,守着清贫过一辈子,庸碌一生。
没想到这一腔抱负,还有实现的一天,能够独掌一州,建立一番功业!
在陈绍的手底下,有很多这种有能力,却郁郁不得志的人。
因为草创初期,风口太多,太缺人才,给了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
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定难军的中流砥柱,发挥着不显山不露水的作用,但是却无比重要。
陈绍作为节帅,是很知道放权的,他如果始终抓权,不予放手,就会使自己的部属对他形成一种依赖,始终无法成长起来独挡一面。
更何况,他也不是什么先知,更不是大才,未必就能保证自己的意见永远正确。
所以在他们职权范围之内的事,陈绍就不予以过问,哪怕他们的安排并不是百分百的合乎自己的意思,陈绍也不予点出,而是等着魏礼那边发现不妥并进行修正。
然而,涉及一地政权的创立,他想完全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涉及人事权和财权,许多事都需要他这位军政两方面的最高首脑出面协调和决策,做最终决定。
说起肃州官员的任命,陈绍接过了名单仔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