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员工,分头去各个班组“上门收稿”,顺便引导大家思考。
“比如,你觉得咱们的产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小林一边发问卷一边问。
“透光性好吧。”一个女工回答。
“那就想想怎么展示这个优点呗。”小林笑着说,“比如搞个‘阳光挑战赛’,让客户现场测试玻璃的透光率。”
“啊?还能这么玩?”女工眼睛一亮。
另一边,老陈在打包区转悠,看到两个年轻工人正在抽烟休息。
“你们平时喜欢看什么活动?”老陈随口问。
“我喜欢那种互动感强的。”一个说,“比如能自己动手做点啥的那种。”
“那要不你们试试写个‘玻璃DIY体验营’?”老陈笑着递过去一张表格,“让客户亲手做个玻璃杯,再带回去当纪念品。”
两人愣了一下,接过表格开始认真填了起来。
几天后,刘好仃再次召集核心小组开会。
“总共收到创意建议四十七份。”他翻开汇总表,“其中有效建议二十三份,其余为无效或重复内容。”
“最高分的是哪条?”小张迫不及待地问。
刘好仃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白板前,揭开了事先盖着的一张纸。
纸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
玻璃艺术展
“这个点子得分最高。”他指着评分表上的数据,“成本可控、互动性强、技术门槛低,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人记住我们的产品。”
小赵兴奋地翻着手中的资料:“这个主意太棒了!我们可以找本地艺术家合作,用我们的玻璃材料做作品展览,还可以开放工厂参观,让大家亲眼看看玻璃是怎么诞生的。”
“关键是,这个点子能让我们的产品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工业品。”刘好仃点头,“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气氛一下子热了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展览的细节。
“灯光布置要注意质感。”
“可以设置一个签名墙,让观众留言。”
“要不要请摄影师拍个短片?记录整个制作过程。”
刘好仃听着这些提议,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这场创意征集,不只是为了选出一个方案。
更重要的是,唤醒了每个人心里那个沉睡已久的“点子引擎”。
而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窗外,夕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厂区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一片柔和的光芒。
刘好仃站在窗边,看着远处忙碌的身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