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
刘好仃点点头:“咱们造的是东西,人家用的是生活。”
这句话,小李记了很久。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刘好仃决定在厂里设一面“客户意见墙”。他找来一块白板,挂在食堂门口,旁边放了几支马克笔和便利贴。
“谁要是听到客户说了什么,不管是好话还是批评,都给我贴上去。”他在早会上宣布,“每个月评一次‘反馈贡献奖’,奖金不多,但面子要给足。”
工人们起初有些抵触,觉得这不是自己的活儿。有人嘀咕:“咱就是干活的,又不是客服。”
刘好仃没生气,只是淡淡地说:“你们干的每一锤、每一道工序,最后都会变成别人眼里的‘中国制造’。你说,它好不好,跟咱们没关系?”
没人再说话了。
第一天,意见墙上空空如也。
第二天,还是空的。
第三天,突然出现了一张手写的纸条,贴在最中间的位置:
“请提升玻璃透光率。”
没有署名,只有这一句话。
小李看到后,立刻拍照发给了刘好仃。
刘好仃回了个“收到”,然后把它打印出来,夹进了自己的笔记本。
他知道,这不只是一个建议,更是一种信任。
日子一天天过去,意见墙渐渐热闹起来。
有人贴上了客户表扬的话:“这批货比上次平整多了。”
也有人贴上了吐槽:“包装箱太薄,运输过程中边角有点磕碰。”
还有人贴了一段录音转文字:“你们能不能把尺寸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
每一条都被刘好仃亲自看过,标出重点,归档保存。
他没有急着做分析,也没有马上改工艺,只是静静地听着,记着,思考着。
有一天,小李问他:“这些反馈,咱们什么时候开始改?”
刘好仃看了他一眼,笑着说:“等听得差不多了,就知道该怎么动了。”
小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傍晚,夕阳透过窗户照进车间,映在意见墙上,那些五颜六色的便利贴像是一个个跳动的小太阳。
刘好仃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杯刚泡好的茶,热气腾腾。
他没有急着喝,只是看着那面墙,心里想着一句话:
“听见声音,才懂得方向。”
外面的风轻轻吹过,带着机油味和汗水的气息,混着远处海风的味道,扑面而来。
他深吸了一口气,低声说了句:“慢慢来吧。”
喜欢深圳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