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杆兵悍不畏死。
根本不理睬飞来的巨斧。
径自向前一冲。
直接就是一个个突刺。
长柄竹矛瞬间延伸。
噗噗噗……
轰隆隆……
长柄竹矛破入重骑身体。
红甲巴牙喇不断倒地,白杆兵也连续身中数斧栽倒。
双方都没想过退让。
大部分倒地的兵将。
顷刻间就化作烟尘飘散。
战斗场面极为血腥。
基本上一个巴牙喇倒地。
可换掉两个白杆兵。
但巴牙喇是精锐中的精锐。
建虏也不过数千巴牙喇。
一换二也不划算!
灰飞烟灭的兵将。
只在地上留下一地的战器。
陈原宏的映照之镜全开。
映照出战器的水准。
双方战器都坚固锋利。
即使白杆兵的长柄竹矛,也是战器演化而来,并非天然竹子。
相比于宋军的战器。
这个时代的战器更好。
有非常明显的进步。
但仍然没有自带属性。
浑河南岸。
一支三千人左右的明军。
摆出一个圆形车阵。
车上如林长矛向外。
战车以坚固的战器销子。
牢牢固定在地面上。
火枪兵在车上严阵以待。
“这种时候……”
陈原宏不由摇摇头。
这是最后的戚家军,所摆出的车阵,也是古代步军对付骑兵的巅峰阵型。
可惜。
戚家军跟白杆兵不合。
战前的一场群架。
令双方都没有协同行动。
如今建虏大军已至。
中间隔着一条浑河。
双方再想变阵已经不可能。
两军加起来也就七千人,而建虏有四万多人,且骑兵居多。
白杆兵是退不得。
戚家军是进不得。
两军只能硬挺这一仗。
陈原宏亲临战场。
这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并非戚家军真的见死不救。
而是战场条件不允许。
步军对付骑兵必须结阵,唯有依靠严密阵型,步军才能对付冲击力极强的骑兵。
戚家军若是敢增援。
必须离开车阵的守护。
建虏骑兵如果半渡而击。
戚家军就必然全军覆没。
“为何不发炮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