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功劳么。
要说什么成为皇帝的泰山,捧自己的外孙坐上皇位,让以后的大周皇帝都流着一半裴家的血脉,这听上去是很诱人,但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难道不是更香么?
裴太师连这样天大的诱惑都能守住本心拒绝,又怎么会看得上那点好处。
正如顾然所说的,成为外戚对裴太师来说可有可无,这段时间以来朝堂上的争议,并非是他想让他的嫡亲女儿当上大周皇后,而更多是附庸他的官员集团乃至其他向他示好的官员所希望看到的,所以才被推了上来。
这也是一场新帝与朝廷文武百官之间的博弈。
正因为新帝刚登基还未掌握实权,百官也想掂量掂量这位从宗室中挑选出来的新帝的份量,态度是强硬还是隐忍懦弱。
裴太师也是如此,所以默认了百官的试探,他心里终究是想着日后归政于李氏天子的,但这位天子是有贤明之君的潜质,还是平庸无为甚至昏庸,若是后者,他可能就要做好再换一个皇帝的打算了。
大周的江山若是交到无能之人手中,甚至于他执政二十多年来定下的基调国策之后改弦易辙毁于一旦,那他死也不瞑目的。
看过剧情的顾然知晓,裴太师最终是会对新帝退一步的,裴兰昭入宫为贵妃便是裴太师的退让。
但既然要退,不如顾然提前来告诉他,让他退得更彻底些。
“父亲没有那个想法,不妨也让下面的人看清楚一些,免得有些人走错了路,自我膨胀生出妄念来,反倒为父亲和裴家招来祸事,也令朝纲不稳。”
裴父执政多年,必然在朝中早就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盘根交错的巨大利益集团。裴父没那个更进一步的心思,不代表别人不想啊,比如自以为聪明领会太师的心思,不断鼓吹让太师之女入宫为后,好日后生下皇子继承皇位,他们也能跟着获得更多的利益。
裴父叹道,“你说的不错。”
让裴太师最意外的还是女儿裴兰昭,能看得这么清楚且分析利弊透彻,甚至不比他的幕僚门客差。看来他往日真是忽略了这个小女儿太多,不知其竟然聪慧到了这种地步。
其实顾然还是更多占了原身记忆还有剧情的便利。
最后裴太师沉声道,“让你入宫一事,为父会向陛下推辞的。其他事情,为父也会处理好的。”
裴父何等聪明之人,听顾然所说便猜到裴家因为此事而人心浮动,女儿更是对裴家的未来产生了担忧。
这点他的确是忽略了,也许是心思几乎都在朝堂之上,日理万机,难免顾国事而忘家事,加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