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码头约有一里。
并非孙权不愿在码头旁驻军,实在是彭泽此地设施极差,码头旁地方狭窄,故而选了个不算太远、又足够平整的地方安营。但这一里的距离,现在看来宛如天堑一般。
孙权都能在北门以目视分辨到从西而来的骑兵身影了。一时犹豫之时,徐详也从营中骑马赶到了孙权边上,比起孙权的麻利动作来,徐详更仓皇些,甚至连鞋都没有穿。
“陛下,码头不能走了!”徐详指着西面大吼道:“西面敌人众多,陛下速速骑马向东而走,此处有百骑可以护卫陛下,莫要迟疑,速速向东,速速向东!”
“好!向东!”孙权不再迟疑,拨马便走,身后百余骑兵随他一同向东奔去。
毕竟是吴国中军,营中剩下的千余步卒欲要出寨抵挡一二,却根本来不及阻止,李铜部的一千骑兵就如水流中分一边漫过营寨,半数绕着营寨喊叫示威,半数则朝着码头的方向进击而去。
按照后世的时间计算,从李铜部开始提速到抵达吴军营寨,也就用了三分钟不到的时间。客观来说,孙权所部能做出如此迅捷的反应,已经堪称警觉性极高了。
“司马!”乱军之中,一名斥候什长寻着旗子驰到了李铜左近,连声说道:“司马,属下看到方才北门处似有骑队朝东而去了!”
“看得真切?”李铜追问。
“不甚真切,只能看到有人向东走了。”斥候什长答道。
李铜想了一瞬,当机立断:“我率两百骑去追!你现在速向西去寻桓将军,请将军随我身后!”
“遵令!”斥候抱拳而去。
李铜也不犹豫,当即命令离自己最近的两个百人队随自己向东。
孙权反应是快,但对于码头处的吴军来说,此番变故则让人难以抉择。
干统人在船上,见得魏军骑兵朝着码头而来,连忙命令船只解缆入江。可和码头保持了距离之后,干统望着码头旁勒马的魏军骑兵,大急之下竟双手发抖了起来。
魏军骑兵在这,陛下在哪??
好在总有明事理之人,身旁参军连忙劝道:“将军莫要忘了,陛下营中是有骑队的。魏军自西而来,陛下此刻要么骑马向东走了,要么就是留在……陛下定是骑马向东走了!”
“对!”干统连忙说道:“留五艘船在此处游弋,余下的九艘船速速随我东下!说不定陛下此时已经东走了!”
战场上的信息就是这般,谁都无法全知全能,只得按照可能性最大的一个选项来做出自己的决策。
而此刻向东奔驰的吴军骑队之中,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