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全琮一人了。
全琮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与周瑜相比。
先这样,再这样,最后这样,我们再在芜湖坚守住阵地、吸引魏军兵力,这不就能赢了吗?
而此时的濡须东坞中,曹睿亲自站在码头旁,送着大将军曹真登船。
“许多人劝朕过江,但朕决意先不过江,大将军也没必要再劝朕了,什么时候建业取下,朕直接去建业便是。”曹睿面色从容,伸手指向大江南边的方向:“按照陆逊的说法,曹爽和姜维二人所部现在应该到达芜湖城外了。算上大将军所部,江南芜湖左近一共有四万多兵,攻坚克难,朕在濡须等着大将军的捷报。”
曹真躬身一礼:“陛下放心!臣定不辱君命,尽快攻克芜湖!”
“好。大将军保重,且去登船吧。”曹睿挥了挥手。
“臣告退。”曹真登船离开。
陆逊所部早在天色未亮之时便悉数走了,四万水军组成的庞大船队浩浩荡荡,沿着江面朝上游扫荡而去。
而对于曹睿本人的去向,随军的诸多臣子们也分成了两种意见。
一种是以曹真、刘晔为代表,认为皇帝随在军中最为安全,当令全军在濡须处过江至对面的春谷,而后合兵向芜湖进发,而后来攻芜湖。
另一种是以四名阁臣为代表,认为皇帝万金之躯不该随意过江。如今战事虽然大魏占有优势,但江面未靖,而且江南沿江之地也用不到这么多兵。
阁臣们还在私自奏对的时候,出言驳斥曹真、刘晔等人的话,认为他们这些年随在陛下身侧作战太久,在心态上太过于依赖陛下在军中坐镇等等。
曹睿最终还是采纳了四名阁臣的一致意见,留在江北,更加持重一些,待取下建业后再行过江。
而且曹睿自己也研判过这一战事,认为曹真等人能够将战事处理好,区区不到两万的吴军罢了,还用不着自己亲自去坐镇,故而也乐得省心一些。
在濡须东坞,大将军曹真督武卫军万人、张虎部四千步卒、卑衍部辽东骑五千,以及步兵校尉卞兰部为大将军亲卫,合计两万众南下至春谷。
长水校尉段默率千骑、督前后投降的吴军三千众随在曹真身后,驻扎在春谷,负责从濡须到春谷的军资粮草保障事宜。
算上姜维、曹爽的两万余人,大魏此刻在芜湖南北左近的军队数量达到了四万余,已经是芜湖城内军队的三倍规模了。
芜湖城内,朱然、张承、胡综领着一万五千军队在城内固守。芜湖城外,曹真率四万余兵决意进攻。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而且都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