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浮墨小说 > 最终诊断 > 609.隐痛

609.隐痛(2 / 5)

他介绍给北京病毒所副所长谷淑燕。当时谷淑燕刚从德国学习回来,正承担着国家“七五”攻关计划的几个项目,专门作hpv研究。孙小依说:“周健运气很好,谷老师非常喜欢他,手把手地教。谷老师是真正把他带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hpv的启蒙人。”

1986年,博士毕业后的周健进入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跟随病毒学家张乃蘅教授继续作hpv研究。这时,儿子周子晞刚出生,孙小依借调到了北医三院眼科工作。

1988年,周健申请到位于剑桥大学的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icrf)的肿瘤和病毒实验室作研究,并成为国际hpv研究先驱;crawford教授接收的第一位中国研究员。孙小依说:“周健极其幸运,的实验室是国际hiv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最顶尖的实验室之一,也很喜欢他,因为他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人。”

1998年,当周健在事业发展比较顺利、已经有了近10项发明专利时曾说:“我能取得一些成功全靠这一个个的老师,我真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crawford教授的实验室资金多、设备好,只要有想法就能做,周健在剑桥做的实验很有意义,但实在忙不过来了,他希望孙小依能到实验室帮忙。1989年,crawford给了孙小依一个访问学者的职位,在周健到剑桥后10个月,孙小依来到他身边,成为他的助手。但她没想到的是,这一做就是8年,并共同经历两人生命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剑桥偶遇

1985年,当周健在博士阶段专心研究hpv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伊恩·弗雷泽获得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学位后,通过阅读文献得知:宫颈癌是由hpv感染造成的,因此“希望能研制出一种疫苗……能够预防这种癌症”。

同年,弗雷泽到位于昆士兰大学的教学医院亚历山大公主医院创办了自己的免疫和癌症研究实验室,决定加入hpv和子宫颈癌疫苗的研究。这时的弗雷泽身兼数职:教学、临床医生和研究。1989年,他决定利用学术休假年到剑桥大学病理系的实验室进修,他所在的margaretstanley教授的实验室正好与;crawford的实验室毗邻,因此,“幸运地遇见了不久前来自中国的周健博士”,他说。

弗雷泽说,在剑桥,周健夫妇被称为“神奇的手指”,什么难事到他们手上总能行。孙小依说:“那时周健刚起步,我专心做他的助手。我们性格互补,他很有创造性、主意多,我比较有条理性、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