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重组腺病毒疫苗的防护效力比传统工艺的灭活疫苗更优秀。
当然,对于我国来说,重组腺病毒疫苗技术还存在一个潜在的优势。在2013-2016年西非的埃博拉病毒病大流行后,为了避免这一可怕的大流行重演,多个国家开展了研制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工作。2017年,由陈薇院士团队所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获得批准,该疫苗正是采用了重组腺病毒技术。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研发,使我国研究人员充分接触了重组腺病毒疫苗技术,因此在新冠大流行期间,陈薇院士的团队得以迅速启动重组腺病毒新冠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克威莎甚至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于同行评审期刊发表i期临床研究(2020年5月于《柳叶刀》)和ii期临床研究(2020年7月发表于《柳叶刀》)的重组腺病毒新冠疫苗。
去年,很多人曾推测克威莎可能会是中国第一个获批的新冠疫苗,然而,2020年12月31日,国药疫苗获批,2021年2月6日,科兴疫苗获批,两支疫苗均是灭活疫苗。一直到2月25日,康希诺的腺病毒疫苗与武生的灭活疫苗同时获批,颇有些“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味道。
重组腺病毒新冠疫苗5兄弟
截至今天,全球范围内共有5种广泛使用的重组腺病毒新冠疫苗,分别是:
阿斯利康公司和牛津大学联合研发的azd1222;
强生公司旗下杨森制药研发的;
俄罗斯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研发的卫星v(sputnikv)和卫星light(sputniklight);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康希诺公司联合研发的克威莎(convidecia)。
而在国外研发的四种重组腺病毒疫苗中,尽管俄罗斯的卫星v早于2020年8月就获得了俄罗斯的批准,但由于种种原因,该疫苗在俄罗斯之外的推广困难重重,其接种量大多来自于俄罗斯本土。
于2020年12月30日获得英国监管机构批准的azd1222,目前已经获得了145个国家/地区的批准,无疑是应用范围最广的重组腺病毒疫苗。
至于杨森的疫苗,尽管其起步明显晚于竞争对手(该疫苗2021年3月于欧盟获批,4月于美国获批),但凭借可以单剂量完成接种的优势,也在短短两个月内赢得了46个国家/地区的批准,并成功纳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covax计划。
实际上,以疫苗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的“单剂量和双剂量接种均高度有效”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