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建设的若干意见》,该项《意见》是全国首份将民营医院纳入医共体的地方性落实文件,它的出台几乎是标志着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共体这件大事的真正落地。
该《意见》对社会办医参与医联体大致提出了以下5类要求:
1允许社会办医疗机构作为牵头医院组建医共体;2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集团化特色化发展;3将社会办医疗机构全面融入分级诊疗体系;4医保支付drgs同步覆盖社会办医;5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和服务量占比作为医共体考核指标。
未来的医疗,将会从「更多」变成「更好」
「问诊,检查,开药」,当我们谈到诊所时,这是脑海中定性的服务流程。
未来的诊所不仅要做到服务更多,而且要做到服务更好;诊所不仅能服务病人,而且要服务大众不断提高的健康生活需求。
顶层拥挤,基层闲置导致了倒三角需求结构,消费人群的需求提升倒逼产业发展,人类对健康的定义升级,不再满足于寻医问药,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平均每天增加49家,诊所需寻求差异化发展
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投资者需要什么样的新型诊所?在第二届中国诊所发展大会上,台湾联安医疗集团总执行长颜鸿顺以台湾基层医疗的模式与发展为例,分享新型诊所可能获得的投资机遇。
他表示,建立差异化的专科特色诊所,能够实现对公立医院的协调推进和补充。把到诊所「求医」转变为寻求深度专科「服务」。这个领域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现状是资源分布不均而导致需求被忽视。
颜鸿顺说,中国大陆公立医院有大量优质的人才资源,这是基层医疗进一步发展最大的潜在优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共有诊所(含门诊部)万家,较上一年新增了万家。
一年万家诊所,平均每天49家新开诊所,对诊所的差异化提出高要求。
星未来资本武莉莉认为,崛起的中产阶层对中高端医疗服务的支付热情高涨,为私立机构提供差异化医疗服务、补充公立系统供应空缺,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联合医务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家聪分享了港式家庭医生服务的经验。
他表示,基层医生诊断,能够帮助患者解决大部分的常见病。同时,把病情复杂或严重的病人转介到专科或医院,让病人得到准确和及时的医疗服务,是新型诊所发展已经获得实践检验的一条可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