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e的降期效果令人满意,而在减少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相比tace更具优势[20,23-24]。局部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和经皮无水乙醇注射等方法。目前认为,联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降期疗效。
降期治疗的疗效一般采用对比增强ct和mri,并结合afp等肿瘤标志物进行综合评估,评价指标包括肿瘤大小、数目、afp水平变化等[25-31]。对部分超出肝癌肝移植标准的患者,若经降期治疗后达到相关移植标准再接受肝移植,可达到与符合标准受者相似的无瘤生存率与总体生存率[32-33]。欧洲肝病研究学会等提出的肝移植及肝癌临床指南中均建议对于预估等待期长于6个月的肝癌患者应在等待期及时接受抗肿瘤的降期或桥接治疗[34-35]。
4肝癌肝移植受者抗病毒治疗
中国肝癌肝移植受者90%以上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相关。肝移植前hbv载量高以及肝移植后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复发的受者,肝癌复发的风险增加,因此对乙肝肝移植受者尽早行抗病毒治疗,尽快降低hbv水平,有助于降低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率,提高受者长期生存率[36-38]。hbv载量高的等待肝移植患者应采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强效、高耐药屏障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nucleotideanalogues,nas)。移植术中无肝期应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bimmunoglobulin,hbig)。移植后的主要抗病毒治疗方案为nas联合低剂量hbig,其中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联合低剂量hbig是预防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一线方案,预防乙肝复发效果可靠[39-44]。香港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无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肝移植受者,移植后8年hbsag阴性率为92%,hbvdna阴性率为100%[45]。该方案在不降低疗效的同时更加经济、便利,可作为nas联合低剂量hbig方案的有效补充。近年来,研究表明应用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方案可降低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率[46]。此外也有移植术后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复发的报道,其临床应用尚有争议[47-49]。
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患者呈增多趋势,传统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应答率较低且耐受性较差。随着直接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