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对世界疏离的局外人,归根到底是对这个世界的厌倦。
厌倦的姿态甚至算不上是拒绝,只是一种无数次尝试后,最终认命的惰性。
这厌倦来源于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因为认识到生活不能因为人的作为而有所改变,于是放弃了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只求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所作为的活下去,活着,就是生命唯一的意义。
于是他在这样的世界里,选择做一个局外人。
他不再关心生命的去向与意义。
比起生命的意义来说,感官的欲望才是我们每一天无法回避的事实。
与一群行将就木的老人整夜守灵带来的疲倦与困顿,足以淹没母亲的死亡所带来的,早已经有预料的悲伤,在真实的感官面前,一切矫饰的感情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他不想掩饰,也无所谓掩饰。
就像那个女人问他,是否爱她,是否愿意与她结婚,他说,怎么样都行,纵使他晓得她会不高兴,然而这就是他内心真实的回答。
其实,这何尝不是每个人内心真实的回答!”
朱凤清的声音很是平静。
不过他所吐出的每一个字,连接在一起之后,所构成的那一句句话都不再是那么简单。
刑学林和刘温延没有吱声。
他们所看见的是那个主角被朱凤清放上了解剖台,然后一点点的拆分。
此刻,向他们展示的,就是一个人为什么会沦落到成为一个局外人的地步。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凤清感叹了一下,接着眼神也有些迷离。
不过他依旧没有停下话语。
“这个世界已经充斥了太多被夸大的感情与道德,人们统统活在别人的目光中。
我们的行为不知不觉的已经带上了浓重的戏剧化和形式化而不自知,我们害怕别人认为我们偏离了主流世界的价值观,害怕被隔离化被边缘化。
所以强迫自己成为这个世界认可的人,
耗尽一生的心力去争夺那些荣耀的标签。
纵使有许多人标新立异嚷嚷着做出各种叛逆的举动,却不过是对这个世界另一种更为时新的媚俗。
但其实,这一切并不是我们的错。
叶怀瑾说,“这不是我们的错。”
这个虚假粗糙的世界像一台绞肉机,他不能允许任何真实独立的个体和感情的存在;他机械残忍的,日复一日将这些个体绞碎在群体中;成为面目模糊不分彼此的肉泥。
最终的结局是我们一起老去死去,成为那个与狗作伴的孤独老头;那些在养老院里散发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