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简单的问题,也是最难的事情。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活着。
死又是为了什么。
一但把这些东西上升到哲学的程度,都会牵扯到一个存在。
哲学的两大派系,唯心唯物也是与存在息息相关。
这就是存在主义文学。
一个能够直指人内心的文学。
朱凤清拉回了思绪。
他默默的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
随后又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
那是问刑学林的。
刑学林稍许沉思一下之后,他做出他的选择:“我最喜欢那句话: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听到刑学林的回答,朱凤清笑了一下。
“这本书,其实刚开始看的时候,只看到了第一层。”
朱凤清拿过放在桌子上面的玻璃杯,里面泡着苦荞茶。
抿了一口之后,轻轻的呼出一口气,缓缓的说道:“或许也是最社会性、最直观的一层:一个永远不扯谎、不演戏作假的人,就是社会的局外人。
这样的人让社会、让司法所害怕,因为他们就是随时预备说出真相的“潜在威胁”,而对于提升某一个社会的同一性而言,他们就是该被谴责的那一方。”
刑学林点了点头。
他也是看到了这一点。
只是,按照老师的习惯,必然他看到的不是第一层。
所以,接下来的解析是什么?
又或者说,叶怀瑾想要表达的意图是什么?
在文学界,散文的解读比小说要简单的多。
小说可以说是最难解读的一种文体。
人物的本身就被作者赋予了一定的含义。
而被赋予深度含义的也不只有人物,还有社会背景等等。
每一个细节可能都是作者的伏笔所在。
朱凤清说到这里的时候,他轻轻的靠在了靠背上面,颇有感叹的环顾了一下办公室。
还有窗户外面的那些阳光。
看起来真像是文坛复兴的光彩。
“我想了很久,也许局外人的真正意义可能就是这些极端的虚无主义者反抗的并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社会的恶与荒诞性,更加是人生的荒诞性。
这种人生哲理,可以用美来形容,也可以用……比较反常的来形容。
因为这并不适用于我们的人生观。
但是对于现实中的“虚无主义者”们来讲,他们即使深刻、真实的认识到了人“生而必死”的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