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自然也就是他自我救赎的时候。
叶怀瑾的文字给了每个“罪者”这样一个清晰认识到罪孽的地方。
说是写的别人,其实写的就是他们。
当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
这里也就是刑学林最佩服叶怀瑾的地方。
然而,再接下来,不难得出所谓的孤独也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了。
“在我看来,大部分的孤独源于爱,有爱或者无爱。
有爱的人想要更多的爱,而窒息了爱,无人回应所以变得孤独。
无爱的人为了找爱而奔命,最终因为不可得而孤独。
其实孤独更像是一个圆环上面的一个点。
有人站在那个点上原地不动地选择了孤独。未必是百分之百的自愿,只是在权衡之后做出的一个自以为理智的选择。
而另一种是为了摆脱孤独而拼命挣扎,绕了一圈最终回到孤独。
如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在反抗宿命的过程中而最终落入宿命的圈套。
叶怀瑾笔下的人物也在努力逃避孤独的过程中陷入更深的孤独而终于无法自拔。
所以最后我们终将知道,就像是之前所讲的,学会去接受孤独,就如同我们接受生活一样。
生活教会了我们许多,包括如何面对这些。
不管生活如何蹂躏了我们,它都会在既定的轨道上继续。
毕竟,孤独还是大多数。
就像太阳的东升西落,周一到周末的自然切换,还有就是天边的云卷云舒。
你说云是孤独的……
可是,你又不是云,又有谁知道呢……”
这里,整张帖子就结束了。
很多人看完帖子之后愣在了原地。
感觉这本书似乎很不一样。
他们能够感觉到。
虽然他们没有买到。
所有的小说人物创造都是来自于生活。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人间失格》,再清楚不过了,来自于作者自己。
《你好,忧愁》来自于那些青春期的孩子们。
那么……
想到这里,他们莫名的有些颤抖。
有点难以想象。
忽然,他们想起了一件事情。
有一次老刘在被记者问起那位作家有没有新书在流程当中的时候,意味深长的说过一句话。
老刘当时叹了一口气,语气也是有些波动,他看了看大众:“他是一个温柔的人。
所以,人间失格是写给他自己的,你好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