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
据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相当于“省”。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隋朝后作为城市的扬州(今扬州),但和隋朝后那个繁华的扬州城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越”(后建立邗国,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建吴都)。
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改广陵为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唐武德八年(625年),今天的扬州开始叫“扬州”这个专名,并再无变动。
而“扬州”作为一座城市的概念也是从此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历史上繁华的扬州城,即今扬州市老城区-广陵区。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罢除江南行中书省,设置京师(后改南京应天府),扬州府属之。
二十三年,分六合属应天府,崇明属苏州府,扬州府领3州7县,并直辖江都、仪真、泰兴县,高邮州领宝应、兴化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
青朝夺得天下以后,设立江南布政使司,扬州府属之。
自天熙六年起,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布政使司,扬州府属江苏布政使司,并再无变动。
而且这一次,可不光是贾蓉一个人得赶回去,贾蓉带来的女眷们也得赶回去……尤其是尤氏,贾惜春这样的必须回到神京城去,虽然不能继续住在宁国府,但是可以在神京城郊外买一桩宅子住下来……这既是在安抚贾蓉,也是在控制贾蓉,等于说,这就是以后朝廷控制在手的“人质”,若是哪天贾蓉不听话了,分分钟就先把跟他血缘关系最亲近的人质干掉,再把他连根拔起。
所以,跟贾蓉血缘关系最亲近的女眷必须回去,其他的无关人员倒是可以继续留在湖广,但是邢岫烟却派了晴雯过来找自己了……这可真是特别新鲜,邢岫烟忙着做买卖,尤二姐尤三姐在一旁给她帮忙算账,抽不开身来,她要是也跑来寻贾蓉,谁来管贾蓉在湖广经营的那些生意呢?
“大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