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浮墨小说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128章 大明朝的‘梁山好汉’造反了!

第128章 大明朝的‘梁山好汉’造反了!(7 / 8)

不敷出。

这个时候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漕运如此艰难,为何不改用海运呢?

毕竟海运比漕运更为便捷、而且不会像漕运那样需要定时维护,难道古代人都是傻子吗?

事实上,古人从来都不是傻子!

朱慈烺曾经查阅过一些这方面的史料,原来早在明中期就有人考虑过使用海运,但该方案还未实施便被放弃了。

首先,若改用海运,数百万以漕运为生的漕工将瞬间失业。

而朝廷又无法为他们提供其他工作,届时这百万人失去生计,必将成为重大隐患。

甚至可能引发百万农民起义!

其次,漕运主要在大明境内进行,无论发生何事都有迹可循。

但若换成海运,那情况就难以预料了。

万一有人心怀不轨,对粮食起了歹意,制造沉船事件,那么朝廷一年的税收就会付诸东流。

朝廷根本赌不起!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无人蓄意破坏,海上发生海难也是常事,只要一发生海难,一年的赋税照样会付诸东流。

再者,海上天气难以控制,万一因某些原因延误,京城百姓无粮可食,到时候必然会闹饥荒,这又该如何是好?

鉴于这些原因,漕运一直未能转为海运。

而且这种情况不仅明朝无力改变,清朝也同样如此。

即便在明朝灭亡后,清朝也一直沿用漕运,直至清末才废除漕运。

可以说,漕运几乎伴随了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整个历程。

朱慈烺并非愚笨之人,再没有想到其他办法安置这些以漕运为生的百姓之前,他绝不会轻易触动漕运。

所以,目前的形势已然明了,那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李青山造反之事,并维持漕运的正常运转,确保山东地区不出什么乱子。

思绪回转,朱慈烺这才看向薛国观道:

“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记住,此事暂时不可外传,本宫会想办法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此事。”

“此外,本宫过几日要外出一趟,朝中大事就交予你了。”

薛国观听到这话,微微一愣,随即好奇地问道:

“太子殿下,您该不会是想去山东吧?”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

“没错,本宫觉得有必要走这一趟。”

薛国观的脑袋顿时就大了,赶忙开口劝阻道:

“太子殿下,若要招安李青山,其实只需一道圣旨即可,无需太子殿下亲自跑一趟啊!”

朱慈烺笑了笑道:

“你说的本宫自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