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多是富贵人家,他们从来也不会缺粮食吃。
而朱慈烺就是打算从这种传统的种花技术开始研发改良,将其应用到粮食种植上。
其实他也曾想过研发塑料大棚或者玻璃大棚,但仔细思考之后,还是无奈地放弃了。
因为塑料大棚研究的难度实在是太高了,以目前明朝的技术水平,根本不具备研发的条件。
至于玻璃大棚就更别提了,虽然他自己心里清楚玻璃的成本其实并不高,但是真要制造出适合大棚用的玻璃,那成本可就高得离谱了。
而且,玻璃质地脆弱,运输也不方便,毕竟他可是想要将大棚技术普及到全国各地的。
再者说了,他还指望着利用玻璃这一稀罕物件大赚一笔呢。
因此,目前只能采用这种传统的土方法。
一来价格便宜、二来技术简单。
当然,这些工匠们也没有辜负朱慈烺的期望。
他们先将地下向下深挖一米左右,在挖好的地面上均匀铺上一层稻草和草木灰。
稻草和草木灰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土地上冻,为后续的种植环境提供基础的温度保障。
接着,选用经过桐油和鱼油充分浸泡处理的麻纸或绢布,将其精心制作成透光性能良好的材料。
在建造温室主体时,使用泥砖或者夯土在四周砌筑厚墙,这种厚墙结构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储存白天的热量,并在夜间缓慢释放,起到蓄热保温的作用。
温室的支撑结构采用竹木搭建框架,竹木材质轻便且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满足温室的基本承重需求。
随后,用柔韧的藤条对竹木框架进行缠绕捆绑,确保各个部件之间连接紧密,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关于温室内部的温度调节,主要使用蜂窝煤作为热源。
蜂窝煤燃烧时间长、热量释放稳定,能够为温室提供持续的温暖。
当然,木材等传统燃料也可以作为替代选择,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如此精心设计和搭建,整个温室已然初具后世温室大棚的典型模样与功能特征。
这个温室大棚占地约有一亩地,就坐落在东宫之内。
这也是朱慈烺自己特意要求的,因为他想要时刻观察这大棚到底能不能行。
为此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到大棚前,仔细查看里面的作物生长情况。
如果实验成功的话,明年就可以开始推广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就在朱慈烺这边热火朝天地忙着搞温室大棚的时候,京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