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很多,两名年轻的将士才放开他。
其中一名年轻将士朝苏轼咧嘴一笑,指了指后方路边的密林,道:“苏学士,咱们怕是拦不住辽狗了,更护不住您的周全,委屈您从旁边的密林里逃出去……”
“出了密林后不要停步,一直往南跑,郡王殿下定遣兵马接应,能不能活命全看您的运气了。”
说着两名将士互视一眼,又朝苏轼笑了笑,笑容平静且无畏,二人躬身朝他行了一礼,转身便握紧了刀柄,义无反顾地冲进了厮杀的人群中。
几乎是须臾之间,苏轼瞋目裂眦地看见,两名年轻的将士被辽军戳中了胸口,抹了脖子,倒在血泊中抽搐。
这一幕落入苏轼的眼中,苏轼攥紧了拳,牙齿咬得格格响,双眼赤红,悲痛欲绝。
至死,他仍不知这两名年轻将士的姓名,可他们赴死时的决然与从容,却如一记洪钟大吕,狠狠撞击在苏轼的心头。
“国士无名,吾不及也!”苏轼颤声喃喃,泪流满面。
今日的他,亲眼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两军激战中,苏轼的灵魂仿佛被鲜血洗礼了一遍。
战场中央,张嵘已身中数刀,幸好没伤到要害,他仍能奋起反击。
身体里的力气流逝特别快,张嵘不记得自己杀了多少敌人,他只感觉自己好像连提刀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眼中的绝望之色越来越浓,张嵘知道这一战已然断了袍泽们的生机,而苏轼的安危,此时也顾不上了。
用力地挥出一刀,他的视线已模糊,身上鲜血淋漓,不知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
听着袍泽们一声声的惨叫,张嵘仰头望天,绝望地叹息。
“郡王殿下,末将……辜负您了!”张嵘失落地喃喃自语。
对面的辽军仍源源不断地涌过来,片刻近身,挥刀杀戮。
张嵘咬牙,深吸一口气,提起身体里的最后一丝力气,临死也要带几个敌人一同上路。
正在这时,突然听得一阵巨响,随即辽军的后方变得混乱起来。
张嵘和仍在厮杀的龙卫营将士们一愣,接着众人兴奋欢呼起来,不少人掩面而泣,力竭声嘶地大吼。
这一阵巨响他们并不陌生,那是龙卫营装备的燧发枪发出的响声。
“援军至矣!”张嵘举刀嘶吼,眼泪与脸上的鲜血混杂成一块。
紧接着,辽军后方的枪声一阵又一阵,而辽军此时也越发混乱,许多人纷纷恐惧大喊着契丹话,然后扔了兵器朝路边的密林里钻去。
更多的辽军则来不及逃跑,已被宋军的火器击中,死在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