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主位上的向太后见赵孝骞一脸不耐,不由笑道:“成王耐心点,年号是大事,必须慎之又慎,总要有个切实且合适的说法,才能颁告天下,不会被天下的官员士子诟病,无损皇帝和朝廷的威严。”
向太后现在对赵孝骞仍称呼“成王”。
这是规矩。
只要没完成登基大典,赵孝骞就只能是成王,这个时候称呼官家,那叫“僭越”,是不合礼制的,回头御史们那一张张喷粪的嘴……
太后对赵孝骞说话的语气很温和,带着几分慈爱宠溺的味道。
赵孝骞眼皮猛地跳了几下。
这女人该不会真想当我后妈吧?
你是被我爹强上的啊,你是受害者啊,你应该去开封府告他啊,怎么好像还认命了呢?
心里在吐槽,但赵孝骞还是堆起一脸假笑道:“太后说得是,是我不稳重了,诸公请继续说,我认真听着呢。”
章惇捋须微笑,这次帮赵孝骞争夺皇位成功,赵孝骞如愿了,章惇和新党也是受益者,今日坐在这里的都是胜利者。
“不知成王殿下可有好主意?若有合适的年号,殿下不妨提出来,我等共同参详如何?”
赵孝骞的文才是得到满朝文武肯定和赞誉的,毕竟“赵半阙”的名号至今仍然响彻大宋各地,他的诗词篇章被大宋的文人士子广为传唱。
章惇让赵孝骞主动提个年号,其实是在捧抬他,让这位未来的官家在朝堂上树立名望,以便将来统驭群臣。
赵孝骞眨了眨眼:“子厚先生真要我说?”
身份变了,称呼也要变了,以前赵孝骞称章惇为“章相公”,现在称他为“子厚先生”,皇帝事宰相以师礼,也是做给朝堂文武官员看的,表现出一种君圣臣贤的良好政治氛围。
章惇捋须笑道:“殿下文治武功皆是世间翘楚,让殿下提出年号,再合适不过了。”
赵孝骞点了点头,沉声道:“以我之意,年号不如叫‘靖康’,太后和诸公以为如何?”
众人一怔,然后开始冥思苦想这两个字的出处和意义。
赵孝骞主动道:“‘靖’者,出自《诗经》,曰‘日靖四方’,‘康’者,出自《尚书》,曰‘永康兆民’,二者合一,‘靖康’者,意喻四方安宁,百姓富足安康,吉也。”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众人交头接耳窃窃议论几句后,纷纷点头赞同。
章惇捋须笑道:“不愧是名满天下的‘赵半阙’,果真出口成章,有经有典,意喻深远,上上大吉,太后,诸公,不知成王殿下所提‘靖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