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眉头深锁,忧国忧民,让章惇只能仰视他的侧脸,一副高瞻远瞩雄才伟略的形象跃然而生。
章惇懵逼了,端着酒杯的动作停滞,莫名地问道:“殿下这是……”
特么的,媚眼抛给瞎子了。
赵孝骞只好坐下,表情没有一丝尴尬,淡定地道:“坐久了,腰疼。”
“殿下正是春秋鼎盛之年,定要保重身子,未来大宋社稷可都要靠殿下呢。”章惇一脸关切地道。
“无妨,小毛病而已,我这人优点太多,各方面都比较突出,包括腰间盘。”赵孝骞认真地夸自己。
别人夸自己都如此用力了,赵孝骞自然不能给自己掉链子。
章惇怔怔地看着他,嘴巴张合,欲言又止,最终化作一脸讪笑。
“啊,来来来,殿下请饮酒,哈哈,饮酒!”
赵孝骞黯然叹息,都是大人物了,商业吹捧就这么不真诚吗?完全感受不到对方走心啊。
章惇今日登门拜访,当然是有目的的。
目的还很多,首先是联络感情,毕竟赵孝骞已经铁定是未来的大宋皇帝,章惇作为宰相,当然要跟他搞好关系,君臣之间关系和睦,很多事情解决起来会轻松很多,矛盾不会那么尖锐。
其次是汇报工作,尤其是最近朝会上的大礼议之争,赵孝骞作为当事人不便参与,章惇要将所有的细节告诉他。
章惇不汇报,赵孝骞也有渠道了解,但作为下属,无论领导知不知道,下属必须要有态度,这不仅是官场的规矩,也是为人处世必须遵守的礼数。
第三,章惇还有一些疑虑。
这些疑虑可以说跟所有新党官员都有关。
新君登基后,自然有新的气象,关于大宋未来的政策走向,新政的修改以及推行,朝堂官员的升贬调动等等,都是新党官员们迫切需要知道的。
“殿下曾经说过,新政适可继续推行,但其中许多细节方面必须修改,老夫想问问,到底哪些方面要修改。”章惇小心地道。
赵孝骞叹道:“新政的弊端太多,虽说总体上利大于弊,可那些存在的弊处对普通百姓来说,就是一座座能压死他们的大山。”
“参与修改新政的官员,首先应该下放到民间乡村,跟农户们同吃同住,一同参与耕作,到了秋收之时,跟普通农户一样向官府缴纳粮赋,再算算所余多少,剩下的粮食能否养活一家老小。”
赵孝骞认真地道:“我若即位,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要以为当了官就高人一等,没有了解过乡村农户实际情况的官员,吏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