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三军将士,皆受本官节制,违本官令者,立斩!”
顿了顿,曾布铿锵有力地道:“至于曾某今夜所为是忠是奸,史书与后人自有评断,曾某心中无愧,对得起大宋历代帝王!”
凌厉如电的眼神扫视远处各个角落围观的官员,曾布加重了语气喝道:“尔等食大宋天子俸禄,今天子蒙难,可有入我麾下,拯天子于水火之板荡忠臣乎?”
殿前司的官员们犹豫许久,迎着曾布充满杀气的眼神,终于,官员们从各个角落站到院子中间,一齐朝曾布躬身行礼。
“愿听曾使相差遣!”
曾布凌厉的眼神稍缓,盯着众人一字一字缓缓道:“现在,取殿前司都指挥使官印来,本官要调动兵马,杀贼报国!”
…………
历史的车轮有多重?
凡人终将被碾压。
天道俯视世间,天边的云彩化作一抹意味深长的嘲笑,嘲笑世人的不自量力。
赵煦逝去后的这个春天,汴京城外的农户们忙着犁田春播,没人知道大宋的国都内,正发生着一场惊天巨变,日月将要换新天。
普通百姓的生活,并未被打扰,他们不过是听到了一些关于天家和朝堂的八卦,于是当做茶余饭后兴奋的谈资,口沫横溅自诩知情人,眉飞色舞地讲述汴京皇宫内外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如身临其境。
第二天一早,汴京城包括水门在内的十七个城门内外,无数百姓商人和满载货物的船舶,全都聚集在城门下,等待着城门开启。
可是奇怪的是,今日早已过了开城门的时辰,十七个城门竟然迟迟未开,有性急的百姓喝骂了几声,城楼上的禁军也是置若罔闻,仍旧笔直地站着,没有丝毫打开城门的意思。
很诡异的现象,哲宗先帝大行丧仪那些日子,城门都是照常开启,没有影响百姓的生活,可今日却不知为何,无论百姓如何喝骂,禁军就是不开。
卯时已过,辰时已过,到了巳时,城门下聚集的百姓商人越来越不耐烦了,成百上千人指着城门开始骂街。
然而守城门的禁军仍然一动不动,仿若泥塑石雕。
不久后,城门下的百姓突然安静下来。
他们听到城内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一阵又一阵,如同千军万马列阵而过,那一声声的甲叶撞击,急促的节奏让四周的空气变得死一般寂静。
百姓们的脸色终于变了,大家面面相觑,互相交换着眼神,眼神里述说着同一件事。
城内出大事了!
显然城内殿前司已经在调动兵马,不知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