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上楼,嘴角挂着盈盈笑意。
……
接下来几天,肖磊和郑强每天中午都来练火爆猪肝,顺便给周砚当墩子打下手。
周杰每天的卤猪头肉销售已经突破十斤,并且成功稳住口碑,准备下周开始一两斤慢慢往上加,去找上限在哪里。
一天卖十斤,能挣五块,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块。
这份额外收入,让他和周杰两家都挺高兴的,得到了两位嫂子的大力支持。
昨天周杰还来找周砚写了块招牌,打出了《周二娃饭店卤味》的名号,直截了当地给周砚的饭店引流。
什么叫真心换真心?
杰哥这人,能处!
饭店的卤素菜销量连涨三天后,有所回落并趋于稳定。
土豆和藕一天各五十斤,孙老太和来福能提供的腐竹供应量为每天六斤,短时间内产量很难再有大幅度的提升。
豆干从五斤涨到了十斤,因细腻的口感与味道,大受欢迎。
卤笋干被取消了,在苏稽他没找到合适的小笋干,大笋干太老,卤出来口感差了点意思,虽然卖的还可以,但达不到周砚自己的要求,被暂时下架。
海带稳定输出,赵嬢嬢和赵红一天打十斤海带结,动作已经越发娴熟。
卤素菜上大分,营业额一路突破到了80元,并且成功带动了卤肉销量上涨了一成。
低价策略执行的非常成功,撬动了纺织厂更为广泛的女工群体。
“原味的卤豆干半斤,再要一斤原味的土豆和藕混装。”
“我要三两五香腐竹和三两麻辣腐竹,再要四两麻辣豆干,明天不上班,今天晚上肯定要整好点噻!”
“腐竹就卖完了吗?哎呀,老板,你多整点嘛,我来两回都没买到。那我要半斤豆干,再称三两卤猪头肉嘛。”
星期六的傍晚下班时间,工人们围在卤肉摊前,排起了三列长队。
忙碌了一个星期,终于迎来了休息日,消费热情满满。
老周同志既要切卤肉,又要打包卤素菜,忙的团团转。
自信的老周同志想了个主意,所有卤味不称重,全凭经验掂量。
但旁边放了一杆秤,客户要是怀疑缺斤少两可以当场复称,重量上少一钱,直接免单。
一开始客人们还排着队复称,可连着三天,一份都没出差错,素菜往往还能多出两三钱来,也就渐渐没什么人复称了。
老周同志“人型电子秤”之名,则在纺织厂彻底打响。
不称重,效率确实大幅提高。
老周同志愣是在没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