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的原因和应对意见。
她这才明白,敢情这顿饭还是要谈正事的。
“大宝”根本没碰筷子,第一个开了口。
他愤愤不平地诉苦,说“高第街”的人太贪,越来越不知足。
不但价格越抬越高,还变着法给他掺次货、劣货。
还好他听洪衍武的话,每次进货都一件件验,否则也不知被坑多少次了。
不过那帮人也因为钻不了他的空子更不满了。
现在的情况是“高第街”的商户已经联合起来抵制他们。
每家只肯限量供货给他们,而且价格也商量好了,没人再肯落价。
所以京城的货想要供应不出问题可就难了。
他着急的是,得赶紧找个新的市场进货。
可惜“十三行”货色单调,新出来的“夜市”又只是零售买卖,还真没能代替这里的。
实在不行,就只能付佣金找外埠商人帮忙代买了,这样都比直接从“高第街”买划算。
“力本儿”跟着附和,说现在“高第街”的商户随着买卖繁荣,已经不怎么把他们当回事了。
跟他们谈买卖太费劲,这是认钱不认人,一点不念交情了。
正因为如此,当他认识了刚从乡镇服装厂辞职的“阿昌”之后,才会想到要自己办工厂,好直接掌握货源。
但和他们两个不一样,“阿花”却又是站在“高第街”商户们的角度考虑的。
她委婉地相劝,说其实这些商家也有他们的难处。
现在税收严了,管理费高了,房租也贵了,甚至就连走私都没以前容易了,大家的成本负担重,想涨涨价儿在所难免。
可“大宝”和“力本儿”俩人脾气急吧,还认死理,把价钱卡得太死。
她试着帮忙调解过几次,乡亲们都怪她偏向京城人,她也就不好再管了。
结果正因为这种根本的利害矛盾实在难以化解,情况才会越来越恶化,弄成这个样子。
要照她看,想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还得大家都让一步。
和气才能生财嘛,如果洪衍武这个大老板愿意出面谈,她愿意再舍一次面子。
就这样,几个人通过不同角度的讲述,大致拼凑出了整个事情的始末。
然后就都眼巴巴瞅着洪衍武,等他来做决定。
不过说真的,洪衍武心里却觉着有点好笑。
因为这事表面上和他虽然没什么关系,可实际上他才是始作俑者。
是他带来的蝴蝶效应,改变了原有的历史的发展轨迹,才会惹出来这样的麻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