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浮墨小说 > 重返1977 > 第四十九章 会吃

第四十九章 会吃(2 / 5)

吧,能做”。

这才带着洪衍武和陈力泉奔了玄武门内大街,找到经营“爆、烤、涮”的清真馆儿“又一顺”门上去了。

吃烤鸭居然去清真馆儿,听着都新鲜吧?

可但凡这么想的人,那是属于孤陋寡闻。

因为京城的烤鸭实际上是分为三个流派。

一种是“焖炉烤鸭”,一种是“挂炉烤鸭”,还有一种就是“清真烤鸭”。

据“张大勺”所说,京城“清真烤鸭”创始人是个名叫胡宝珍的厨师。

这位“清真烤鸭第一人”,先开始是在老“便宜坊”学艺,后来是结合“焖炉烤鸭”和“宫廷烤鸭”的方法,创出的“清真烤鸭”的绝活。

所以这道菜从初创到成名时间并不长,其实仅仅只有不足百年而已。

但别忘了,什么行业里,最怕的就是“术业有专攻”啊。

正因为胡宝珍这一辈子专门研究怎么烤鸭子了,由他开宗立派的“清真烤鸭”那味儿就绝了。

在民国后期,他的手艺,不但力压“聚德全”和“便宜坊”两家老店一头,成了京城市面上卖得最贵的烤鸭子,他本人还为此得了个外号——“鸭胡”。

当年要想吃他的鸭子那光有钱不行,必须得提前几天预定才能吃得上。

所以胡宝珍在烤鸭师傅里的地位,就跟玉器行里的“玉饕”潘秉衡一样,是公认的大家。

至于到了今天呢,这位名厨虽然已经作古了,但好在他的手艺并没有失传。

“张大勺”这趟专门去寻的这个艾师傅,就是“鸭胡”教出来的唯一传人。

而且正因为“清真烤鸭”在历史巨变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名声被埋没了,仅在一隅之地残存。

如今不但仍旧维持着传统手法,而且一只鸭子才卖七块七。真是好吃不贵,经济实惠啊。

反倒盛名之下的“聚德全”和“便宜坊”,由于每天接待顾客量太大,却已经变成了批量生产,技术水准已经把关不严了。

甚至选用的鸭子也由120天出栏的,变成了70天到65天出栏,降低了标准。

那要一比,里外里,差距大了。

这么一说,那洪衍武和陈力泉那还不来了兴致啊?他们这一路上就光惦记这鸭子了。

谁都好奇,被“张大勺”这么夸的“清真烤鸭”和他们吃过的,到底有何区别。

结果到了之后,果不其然不负众望。那叫一个好吃啊,实在是洪衍武和陈力泉平生尝过的最棒的烤鸭。

这话绝不是空话,因为“清真烤鸭”和人们惯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