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浮墨小说 > 重返1977 > 第二十三章 讨主意

第二十三章 讨主意(2 / 4)

渠道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具体的例子,就说鸡蛋吧。

到了这个年头,对京郊的农民而言,这个“鸡屁股银行”就有点靠不住了。

8月5日京城市委、市政府批转《关于京城发展养鸡事业的调查报告》。

报告中就指出,近4年来,本市养鸡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已有国营大型鸡场24座,饲养蛋鸡114万只;集体半机械化养鸡场125座,饲养蛋鸡77万只;散养鸡场1000多座,饲养蛋鸡331万只;社员户养蛋鸡发展到550万只。

同时狠抓了育种、饲料加工、防疫等环节,养鸡事业成龙配套。城市居民食用鲜蛋已由外省调入为主变为本市生产为主。

毫无疑问,这份报告绝对是政府的工作成绩,对广大京城市民也是好事。

但反过来看,对京城周边农村众多的“养鸡专业户”却不那么美妙了。

因为实事求是的讲,除了鸡蛋,农民们很难再找到一条,如此方便和迅速地把产品变现的项目。

可就因为机械化的国营鸡场出现,鸡蛋却面临着产量大增,市场接近饱和的局面。

农民的鸡蛋不好卖了,卖不上价儿去,这让人为难不为难?

而在这方面,农民们无论在成本还是规模上,偏偏永远无法与薄利多销的国营鸡场竞争。

因为要用土法养鸡,光靠“鸡生蛋,粮食换”不行。

再怎样,自然养殖法,一年顶多一百个蛋。

可国营鸡场机械化生产,选种、孵化、饲料都要经过人工调配,却能让一只鸡产蛋三百个。

虽然口感和营养有所牺牲,可成本和价格都下来了不是?

那么如果放大来看,这几乎就是我们农村今后要一直面对的整体困境了。

只要我们农村小农经济结构不改变,农村的商品经济就绝不可能有太大发展。

而与此同时,恰恰我们又是靠挤压农民剩余来为工业提供积累的。

那么城乡贫富差距注定会越来越大。农民日子过得苦也就成了必然。

于是严重缺乏经济意识和经济知识的农民万元户,也仅仅在改革初期冒了一下小亮光,就黯淡下去了。

洪家也有农村的亲戚,要说龙口村倒是不存在“红眼病”和“左视眼”的。

因为安书记在村里威信很高,算是一言九鼎。

自从兆庆成了他的女婿,就没人再敢对完颜家指手画脚、无事生非了。

反倒因为完颜父子有洪家这门神通广大的京城亲戚,能帮忙买到城里限量供应的商品,价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