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浮墨小说 > 重返1977 > 第十章 随风走

第十章 随风走(4 / 5)

涟就又名列前茅了。

而后来知道这事到底怎么回事以后,小丫头对洪衍武自然也是好感大增。

至于电影和电视剧呢,本身这两样东西倒是没涨价。

可有一样啊,由它们引发的商业消费现象却不容小觑。

比如说吧,这一年,尽管有《牧马人》、《城南旧事》等诸多经典影片上映,但电影银屏上的霸主,当仁不让却是《少林寺》。

这部功夫电影不但让嵩山的游客量激增,也引发了“武术热”。

促使全国人疯了一样发出“我要练武”的呼唤,也导致许多孩子离家出走到少林寺拜师学艺。

即便是没这种胆量的孩子们呢,也是很疯狂。

有人虔诚地把《少林寺》看了五遍,甚至十遍的,玩具类别里的的刀枪剑戟成了他们缠磨家长的最终目的

到最后脑子一热,甚至干脆就把脑袋给剃了光头。

感觉这样,自己就接近武僧了,也有了一身横练功夫似的。

于是连老头带孩子,街上的“亮点”“蹭蹭”猛增,也让理发店的剃刀手艺又热门了起来。

像水庚生这样会耍剃刀的师傅重新成了理发店里最忙碌的人。

当年没有人具体测算过,不过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节电的作用。

想来供电系统也是打心里,对《少林寺》剧组表示感谢的。

更有意思的,是到了年轻人这儿却恰恰反过来了。

因为差不多同一时期,在电视机荧屏上引起轰动的,是试图探讨人性复杂面的3集国产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

由陈宝国塑造的刘思佳是个叛逆青年的形象,特别符合现代审美情趣。

于是很多京城的爷们出于崇拜心理,都跑到理发店的烫发部排队去了,想要立马改掉了流行多年不变的“青年式”、“一边倒”发型,换一个“刘思佳”那样的大鬓角卷发。

这时京城有名的“美白”、“四联”又走在了同行的前面,几乎都麻利儿引进了那种挂满电线夹子的烫发器械。

就这样,“爆炸式”和“菊花顶”横空出世,这股时尚风一下就席卷京城啊。

不过要说实话,说男青年们就多么喜欢这样另类的造型,其实倒也不见得。

多半还是因为起床晚了不用吹风,省事儿,这才是男人间无需言表的秘密呢。

同样的,因为陈宝国在剧中吆喝着卖煎饼果子的形象深入人心。

也是从这时候起,京城的早点业就增添了这道“津门”的特色食品了。

一时间,宛如星火燎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