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浮墨小说 > 重返1977 >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月节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月节(2 / 4)

“石榴花”。并要以五彩绫罗制成小虎、葫芦、樱桃、桑椹、瓜、豆、葱,蒜,用彩线穿起来,系于小儿的钗头或背上、胸前。

小姑娘们还用硬纸条叠成菱形“棕子”,缠上五彩丝线,戴在身上。

以上这些通称为“葫芦”、“续命缕”、“长命缕”。最迟,到了五月初六东方发白之后就要摘下来,连同贴在门楣上的剪纸葫芦揭下来,一并扔到门外,谓之“扔灾”。

只有灾难扔干净了。过了五月节才可消灾解难,毒净邪除,平安到明年端午。

到了五月初五当日,还有一些其他讲究。

除了人们要喝雄黄酒、吃五毒饼、绿豆糕、粽子、桑葚等以外,还要用雄黄酒在男孩子额头写“王”字,给男孩子戴“虎符”。出嫁的闺女必须于是日回娘家过节,谓之“躲端午”。

最后就是在娱乐上了。当天全城的戏园子都要演应节戏,如《混元盒》、《五毒传》和《水漫金山》之类。另外还有“熙游避灾”一说。

初五日上午,旧京的老百姓会结伴群入“天坛”,谓之“避毒”。

天坛是个祈年的圣地,又是名胜,仰仗天神之力以避毒瘴,又可以游乐,诚是一举两得。

过了午后,往往还会有人继续到“金鱼池”,或是到“高梁桥”、“满井”、“草桥”、“积水潭”来“饮醵熙游”,大家在树下席地而坐,很像西洋人的野餐,往往直至傍晚才尽兴而归。

只是这种承袭了千百年的节日庆祝方式,最终在建国之后戛然而止。

由于新社会通过移风易俗和“破四旧”运动破除了封建迷信,同时随着元旦、妇女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国庆节这些现代节日的兴起。

很快,不但“端午节”消失了,连同一起的还有“清明节”、“重阳节”、“乞巧节”、“过小年”“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等。仅仅保留下来了“春节”和“中秋节”。

这种现象,其实到并不能说明现代节日就比传统节日为优,可以完全彻底地取代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应该说是在经历社会特殊阶段时,人们迫于现实做出的一种无奈选择。

毕竟过节是需要钞票来支持的。而对我们国家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来说,传统节日开销不菲,事项繁多,远没有纪念性的现代节日那么省事、划算。

再说国家又有明确的政策倾向性,不但不给传统节日放假,连“春节”的原有假期都取消了。而元旦、劳动节、国庆节却是有假期的。

这么一比较,传动节日和现代节日,连在时间支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