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浮墨小说 > 重返1977 > 第一百九十五章 钩子

第一百九十五章 钩子(2 / 3)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猜“俩”字。

以上这些都可以看出清代谜语的盛行,表明了当年谜语是贵族日常娱乐消遣品的社会情况。

而到了民国初年,这种娱乐方式由上及下扩散到民间,京城普通民众方面猜灯谜活动也繁盛起来,于是季节性的猜谜活动开始出现。

所谓季节性活动,即是在长夏至秋凉这一段暑季里。住户中的知识分子,在每日或定期日的傍晚上灯时候,会选择附近街巷适宜地点,悬挂“壁灯”。

壁灯一般用半透明纸糊于横式长方型木框表面,中燃蜡烛,也有用小煤油灯的。事先要将预备的谜条,贴在其上。

这样便可供附近及过往喜好的人,围观而猜,借以忘暑。夜深即散,叫做“打灯虎”。

当时不少的人,如遇有对心思的壁灯,往往会不惜远道群约而往。射中谜条既多,窘迫悬者穷于应付,以资笑乐。因此还有了“打虎队”之别称。

而要从根儿上论呢,“打灯虎”和“打虎队”两者,大概都是取材于《史记》李广在北平射虎的故事。

前人还有咏这一活动情况的竹枝词,颇为逼真。

词云,“处处商灯万象开,谈龙射虎亦奇才。斯文扇荡无停歇,岁月须愁风雨来。”

而在这蔚然成风、众人皆乐期间,甚至还出现了两个高级的谜坛组织和相关定期刊物

那两个“谜社”,一个叫“菊社”,是北城辛寺胡同的画家李菊侪主办的。另一个叫“惜红”,是宣外南半截胡同的韩绍蘅主办的。

他们标榜的都是“以文会友”,会定期邀请各界的知名人士在本人住宅聚会宴饮猜谜。

而《春声》、《秋影》、《国华》、《云龙雾豹》、《神州菁华录》,便是当时最流行的介绍古今谜格的书报。

所以说到这里也就知道,洪家在自己家宅院里悬挂灯火,借此猜谜取乐,在当年其实是一件很正常、很普通的事儿。

实打实的说,这也比打麻将、叫堂会更有意思。家人参与度既高,也不庸俗,全家老小都能乐趣盎然。

只不过以他们家的财力,举办的规格确实是高了一些。

通常情形下,每打这么一次“灯虎”。这个院儿里要悬挂的灯笼大约三百余盏,不但是屋檐,就连游廊也要包括在内的。

而挂的满悬谜条的灯笼,种类也很多。既有制作巧妙的高丽纸灯笼,也有玻璃灯和琉璃灯,甚至还有高价买来的从宫里流出的宫灯,统统都是常人家难得一见的高级货。

至于奖品,平日里不外笔墨纸砚这文房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