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永远只是最不是办法的办法,想解决问题,还是要开源。
“这件事,先不要慌。我们现在毕竟人少,又有李老汉的帮衬,现在的给养,支撑一月还没有问题吧?”
商老六就像是李元庆的总管,不仅要负责协调一些繁琐的基础军务,更是李元庆的后勤主管。
此时,听李元庆这么说,商老六不由又苦了脸,“元庆,若是以前,差不多也能支撑一个月。但弟兄们现在操练辛苦,吃的自然比以前要多。这样下去,我估计,最多不会超过20天了。”
“这么少?”李元庆也是一愣。
现在已经要进入十一月,天气越来越冷,捕鱼季早已经结束,现在就算想去海里打渔,也不可能了。
除非,李元庆现在有后世小鬼子的技术和装备,可以去深海捕鲸。
而广鹿岛这地方,虽然不算小,但指望这小岛上的野生动物,养活这么一大帮正值壮年的汉子,更加不现实。
李元庆眉头不由紧紧皱起来,开源这问题,说起来简单,但要做起来,谈何容易?
辽地本就苦寒,现在建奴又是肆虐,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在这有限的资源下,在这般环境下,加之只有20天,就算李元庆想去做生意,又怎的可能?
唯一的办法,只有走‘捷径’了。
但周围海岛上的百姓,更不富裕,加之这是李元庆和陈忠,包括毛文龙和东江军的立足根本,打他们的主意,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走出去了。
李元庆让商老六去喊陈忠过来,自己走到屋子里,眯起眼睛,仔细的盯着墙上的简易地图。
广鹿岛的海路交通,很是便利,最好寻的,就是辽南和朝~鲜,但不论是辽南还是朝~鲜,都是穷的可怜,除非李元庆可以攻破复州、盖州这样的大城,但此时,李元庆加上陈忠,总共不过450人,这根本不可能。
向金州的张盘和刘爱塔求救?这也不现实。
李元庆和陈忠的身份,在此时,还算是逃兵。
如此一来,能选择的地方,只有大明本土了。
之前,李元庆已经询问了官沧海和王海,从广鹿岛前往山东半岛,只需三四天的海路,前往大沽口,也不过六七天。
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有着围剿繆一贞和在朝~鲜盐场的经历,李元庆明了,在这片广阔的海域上,盐场绝对有不少。
朝~鲜国力贫瘠,生产和消费能力都有限,而大明,万里河山,人口数千万,这些盐场都是暴利买卖,随便逮住一个,就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