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眼里姿色不错的李桂英,根本不被胤禟放在眼里。
更不用说跟端郡王嫡福晋乌拉那拉·纯敏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幸好李桂英还能偶尔出入端郡王府,不然恐怕李父都无法向上面胤禩纯敏交代此事。
直到最近反清复明的“主子”朱三太子被抓,李桂英生怕自己被牵连。
毕竟李桂英见到好几个反清复明组织的高层人物。
再加上纯敏如同天助力的银子,李桂英不跟李父说一句话,直接接着张巧儿和张行大婚之日,趁乱逃出来。
京城分舵压根没认为是李桂英私自逃跑,只以为是湖广负责人安排李桂英来京城分舵暂避风头,等日后在离开京城。
更不知李桂英是仓促逃跑,根本没有嘴上说的那么好,扫尾扫得很干净。
过了几日,又有人交代出事情。
从被抓的犯人嘴里面得知他们的主子一直都是“朱三太子”。
可朱三太子的人根本和他们毫无瓜葛。
更让人奇怪的是他们按照反清复明组织所说,抓住的“朱三太子”。
竟然是带着人皮面具,发现暴露后服毒自尽的死侍。
真正的幕后凶手另有其人。
更令康熙帝不满的是皇宫内部竟然有反清复明组织的人,而且据说不在少数。
可惜抓住京城分舵的人,压根不知道名单,只有那位“朱三太子”才知道名单。
禁卫军翻遍整个院子都没有找到那份所谓的名单。
胤禟忙完此事这伙冒牌的“反清复明”。
便得到消息礼部侍郎孙岳颁逝世、昔日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熊赐履病死于金陵。
熊赐履生平酷爱藏书,他在金陵居住期间,利用金陵书籍甲天下的有利条件,竭力购求,总计得书十万余卷。特意筑屋五间,用来藏书,名为“下学堂”。
胤禟很佩服熊赐履对于藏书的热爱和痴迷
康熙帝则想到自己年过半百,可能时不久以,心中一时复杂万分。
没等康熙帝无暇感慨太多。
左都御史王鸿绪上奏康熙帝,谈及江、浙等地农民开展了夺粮斗争。
奏折上表明,江浙去年旱灾,蒙皇上免除田租,发仓谷,截漕米,又全免除四十七年地丁钱粮。
但是,今年因米价稍贵,穷民未免艰难;又因近年官法废弛,不轨之徒在内煽惑,遂有市井“奸民”
但是率饥民吵闹官府,打抢富家,一呼而集遂致数百人,官府一时无法。
近日督抚俱在浙江审事,江宁省下崇官米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