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嘉奖。
乾隆二年九月,胤裪被派泰陵至祭。
乾隆三年正月二十二日,给内阁谕旨中“履亲王自管理礼部以来,恪慎周详,实心任事。三年之内,备极勤劳,今大礼已成,礼部事务,该堂官自循照办理,履亲王不必监管。”此后,胤裪专门管理宗人府事务。
乾隆三年十月,胤裪奉旨办理端慧皇太子永琏安葬典礼事宜。最终于乾隆七年确定永琏坟冢于蓟州朱华山。
乾隆四年后,每年祭天、亨太庙、朝日、祀月、祭社稷、祭先农,具由胤裪恭代帝往行礼。
乾隆六年后,乾隆帝出巡出京,留胤裪在京总理事务。
乾隆十三年三月,胤裪奉命总理皇后富察氏丧仪。
乾隆十四年五月十七日,65岁的胤裪奉命任“会典馆”总裁。负责《清会典》总第三次编纂。
乾隆十五年正月初七日,乾隆谕:“……除履亲王同辈王等及余王公年老者,仍令乘轿外,余惟年节列仪仗,乘轿上朝,常期俱著乘马。”66岁的履亲王被乾隆列入可乘轿上朝者之首。
乾隆十五年三月二十日,胤裪独子12岁的弘昆夭折。乾隆劝慰其“以礼节哀,承侍太妃,勉副朕意”。将永珹过继胤裪。
乾隆十六年七月十七日,因多日连雨米价上涨,胤裪上远在中关行宫的乾隆快马奏折:“……米价日长……请早放数日,俾官兵不与民间争购。……亦得源源接济。”乾隆帝批复:甚好。获准提早开仓放粮,平稳米价。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旺夫九福晋》,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