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属于自己的风格。
豫剧的穆桂英,刚刚写就的时候,凭借着马老对于豫剧的独特理解,便已经是红遍了大江南北,为豫剧马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将青衣,刀马旦,武生,种种表演艺术和风格融为一炉,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表演方式,既有青衣的美感,又有刀马旦的英气。
在创造之后,巡演之中,慰问海军的演出,“辕门外那三声炮”成为了当时那个时代海军的一种心神支柱,那种不杀仇敌誓不回还的气势,和当时的最高领导题词写下来的“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成为了海军将士的信仰。
那是一种独属于整个华夏民族的无双气概。
是以,姜然刚刚唱出来,便是有人能够产生共鸣,那是一种诞生在骨子里的东西。
台上,留给了姜然足够的时间,姜然也能够放心大胆的去唱,将一种热血,平缓的流淌出来,豫剧没有京剧那等直接的壮志凌云,但是却也有种刚劲,百折不挠的气质。
如果说京剧的那一段更是偏向一种凌云壮志,将抒情写到了极致,唱到了极致,情感与情感上的冲击和碰撞,那么,豫剧便是直接的叙事,缓缓地道来。
将整个雄心壮志,都平铺开来,让人更容易读懂,更能够将一种性格特点都体现出来。
说两者是一种互补的关系,那是毫无疑问的。
“是了。”九爷轻轻的一叹,“就是这样的声音,让父亲四次观看马老的剧场,从第二句开始,他根本没有夹杂任何的个人风格,完完全全的就是走的马老的路线。”
“第一句,可能是太过经典了,所以稍稍的改动了一下,让我听着都有些不同了,声调更为的激昂,人物性格特点更为的突出,这是个有想法有个性的年轻人。”
九爷点评着,当年,梅祖四次观看马老的剧场,就是这一出穆桂英挂帅,最后,才选择移植过来,为新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并且赠送了马老一些名角儿的戏票,让其集纳百家所长,更好的传承这门艺术,甚至还送了一顶点翠冠,将之收为了弟子。
那个时候的梅祖,可谓是如日中天,在整个世界上都享有盛誉,完全有这个资格,收下还没有创造自己马派的马老。
这出戏,极为的珍贵,也极为的具有代表性。
代表着一种传承,一种极为珍贵的传承,不仅仅是穆桂英,还有那一段的师徒情谊。
“都只为那安王贼战表进,
打一通连环战表要争乾坤,
宋王爷传下来一道圣旨,
众(啊)众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