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替家族还有家人们考虑。
众妻妾闻言,齐齐欠身福礼:
“谨遵相爷‘军令’。”
李治却还有些地方没理解透,又仰头问李翊道:
“爹爹,那若敌人也不犯错呢?”
“这该怎么办?”
李翊抚其发,笑道:
“故《军形篇》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敌若不动,我便诱之;敌若不动,我便疲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唯变者胜。“
李治恍然大悟,忙道:
“原来如此!孙子之意,非教人如何赢。”
“而是教人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再寻敌之破绽!“
李翊欣慰地点了点头:“善!”
“汝能想到这一点,便说明为父没有白教导你。”
心情大好的李翊,忙唤一旁的桃红说道:
“取笔,磨墨!”
这活一般是甄宓来干的。
但由于甄宓刚生完李仪,还在坐月子,李翊便没有麻烦她。
桃红磨好墨以后,李翊便执笔在孙子兵法的末端进行注解。
或者说是进行补充。
他将自己这些年对《孙子兵法》的理解与感悟写了下来。
然后将之交给麋贞,说道:
“此书就交给夫人保管,待吾死后,可传于后世。”
“叫吾之后人读之,牢记其中道理。”
“保管吾之家族长盛不衰,不会招致败亡之祸。”
麋贞小心翼翼接过,她虽然看不懂兵书。
但听李翊这话,这书是要作为传家之宝传下去的。
显然其具有非凡意义。
“麋姊姊能给我看看吗?”
甄宓最是好学,她想一端其中文章。
李翊展颜笑道,“当然,凡吾家中人,都应读此书。”
书名为《论孙子兵法要义》,内容不长。
总共就几百个字,皆是李翊自己的总结。
其书略云:
孙子十三篇,今寰宇共仰,非独华夏所珍。
若止言刀兵之技,何至享此殊荣?
其不朽之因,盖有二焉:
一曰道胜于器
孙武虽生于车战之世,然所述多兵家至理。
如《虚实》之调敌,《九变》之应机,皆万世不易之法。
至若《火攻》诸术,今观之但资谈笑耳。
二曰文质相彰
其篇名若“九地”、“军争”,简而玄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