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合理。
宣读既毕,即下令传檄各郡。
又告在场官员,说设此宴,只为诛蔡瑁,与尔等无关。
众人再此谢过,战战兢兢,喏喏而退。
翌日,
曹操大会群僚,又以温言抚慰道:
“诸君皆国家栋梁,瑁之罪本不该及祸众人。”
于是,表蒯越为江陵侯。
表黄射为章陵侯。
拜庞季为南郡太守。
其余荆襄士族,各自加官进爵,人人皆有封赏。
此举,无疑是将荆州人的利益与自己绑在了一起。
荆州并非一家独大,蔡家倒台,蒯家、庞家、黄家都乐见其成。
尤其是蔡瑁一死,大伙儿全都升官封侯。
真可谓是蔡瑁跌倒,人人吃饱。
尤其是那系列的封赏。
蒯越、黄射尽皆封侯,且封地都是荆州要地。
意思就是告诉众人,只有击退孙刘联军,你们才能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至于庞季也被拜为了南郡太守。
南郡乃荆州州治,是这里的权力中心。
也是曹操向荆州众人释放的一个信号,即我杀蔡瑁,只为夺荆州水军的军权。
绝不侵害尔等的既得利益,并且还要巩固你们的利益。
此所谓恩威并施,刚柔并济。
诛一瑁而水军震怖,封众贤而荆襄归心。
虽权诈之术,亦霸主之略也。
这边曹操既夺军权,又暂时稳住了荆州各派以后。
乃命曹仁全权接管荆州水军,又令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
代蔡瑁、张允训练水军。
细作探知,报过江东。
周瑜闻言,震惊不已:
“蔡瑁、张允竟已为曹操所杀矣!”
“那二人于水军精熟之项,颇有建树,曹操奈何不用,反而杀之?”
周瑜想不通,旁人告知,貌似是李翊使离间计。
令曹氏生疑,最终杀害了蔡瑁、张允二人。
周瑜温言,忍不住叹了口气:
“吾所患者,惟此二人耳。”
“今既剿除,吾本该无忧。”
“奈何李翊用兵如此,兼之背靠齐国,吾只恐我孙吴最终难以胜他。”
左右人纷纷言道:
“今大敌乃曹操,待灭了曹操,分得荆襄九郡,何愁大业不成?”
“都督现在又何必杞人忧天,思虑那不着边的事?”
周瑜眉宇间一川不平,沉吟道:
“诸公所言有理,事已至此,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