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令下,他们便会如同一团烈火般,烧向河南后方!
“善!”
“善!”
“大善!”
河北群臣在听到这一连串的好消息后,无不拍手庆贺。
尽管作为袁绍臣子,相处日久。
但直到今天,他们才意识到袁氏力量有多强大。
三十万黄巾贼,以及与豫州超半数的官员书信往来。
袁神之名不是白叫的。
袁绍凝着的眉宇也总算展开,笑得意味深长:
“故我军接下两月,只须继续在官渡与曹刘联军相持便好。”
“只要豫州保持中立,汝南黄巾北上袭许,战况便会扭转。”
“我等只须静待时机便好。”
诸臣齐齐拱手,大呼:
“主公英明!我军必胜!”
……
袁氏的大手正式发力。
当“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招牌再次拿出时。
袁绍仿佛又回到了当初逃出京时,被天下群雄所拥戴的景象。
——“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
豫州是汉朝政治最活跃的地区,所以袁氏在汝、颖士人群体中声望极高。
当袁氏的大手再次伸向豫州时,豫州的官员们纷纷响应。
考虑到他们不敢明着反,所以纷纷表示愿意在官渡之战中持观望态度。
于是上至郡,下至县。
各级受过袁氏厚恩的官员,纷纷将收上来的赋税、钱粮扣住。
不再将之运往官渡前线了。
少数仍旧忠于朝廷的官员,面对大势所趋,亦不敢横加拦阻,只得顺应潮流。
默默等候朝廷的安排处置。
时位于汝南西部的豪强李通,在郎陵、阳安一带颇有影响力。
曹操占据汝南时,用李通为裨将军,封阳安都尉。
李通遂向曹氏效忠,在豫州大量官员持观望态度时,李通仍旧将本地钱粮运往官渡前线。
河北间谍,照例过来劝降李通。
“李将军乃深明大义之人,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
“袁公爱将军之才,故命我来劝谏将军弃暗投明。”
“袁公愿拜君为征南将军,总领南方事务,愿将军察之。”
袁使洋洋洒洒地将袁氏许下的恩惠道出。
当袁氏使者的好处就是,老板是真的大方,开出的条件优渥。
以至于他们出使劝降时,都底气十足。
汝南现有黄巾作乱,诸县按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