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卷官先将所有试卷分上上(甲)、上下(乙)、中上(丙)、中中(丁)、下上(戊)、下下(己)六等。
朱由检在前三等评价里面,再按照地域、户籍分成类,然后在众臣诡异的目光之中,像是叠叶子牌一样从分类里面抽取,很快就形成了新的排序。
朱燮元喉结滚动,忍不住开口说道:“陛下,此举是否太过草率,可否再斟酌一二?”
“哪里草率了?我可都是按照你们批阅的结果排序的啊。对了,这个不对,你们会错意了,这个算三甲末等吧。”说完,朱由检从中上等评价的卷子堆里抽出史可法的卷子,丢到了一旁。
群臣更是面面相觑,不知道此人怎么得罪皇帝了,看他的文章虽然空泛了一些,但从文采、经史、书法的角度来说,也是有一定可以称道之处的,倒也不至于被排到最末啊?!!
最后,朱由检圈定:
状元为张罗彦,北直隶河北万全都司涿州卫人,其家族世代军户;
榜眼为管绍宁,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出身寒门;
探花为朱统鉓,是大明落魄宗室,宁藩瑞昌王裔,贯宁藩瑞昌王府宗籍,是宁王朱权的后代。
宁王一脉被王阳明干了一枪,已经半死不活了。
众人这下子全明白了,明白过来以后,心中甚至有些胆寒。还好他们的皇帝陛下不是太祖,不然又来个南北榜,他们哪里受得了?阅卷官第一个死!
如今的内阁大臣里面:毕自严,山东淄博人;朱燮元,浙江绍兴人;施凤来,浙江平湖人;张瑞图,福建晋江人;李国棤,北直隶真定府人;郭允厚,山东菏泽人,南北各半。朱由检那是精心设计过的。
进士及第和进士出身的人往往升迁最快,影响一个时代政治格局的,朱由检怎么可能会不重视呢?几位阁老和尚书的利益交换,朱由检懒得去深究,但真要他装眼瞎是不可能的,他最多只能部分承认,然后再搅个局。
除了一甲进士及第外,此次考试还选出了九十七名二甲进士出身,一甲二甲凑了一百人,在历次科举考试里面都算多的。这样做是因为大明缺官:前宋饱受冗官的影响,大明被万历折腾了一下,矫枉过正,反倒是变得严重的缺官。
大明的税收不上来,中央职权部门办事效率低下,也跟这种缺官的情况不无关系。按照一甲的神奇分法,朱由检给二甲进士重新排序,南北地域尽量保持公平,但阶级有偏向性。
“没必要啊,咱们大明没有世家门阀了呀。”众臣看着皇帝一顿操作,心中有些无语。